走進臨潭縣城關鎮教場村健源食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寬敞明亮的車間里,工人們身著工作服,統一佩戴口罩,正在忙碌著。一排排大缸整齊地排列在加工區和生產區,車間里彌漫著陣陣醋香。
52歲的馬永壽正忙著攪拌、搓、添,每一個動作都十分嫻熟。馬永壽是城關鎮教場村的貧困戶,4口人的家庭,曾經僅靠30平米的小作坊釀醋維持生計,家庭收入不景氣。自從國家扶貧政策落實以來,通過扶志扶智,馬永壽的小作坊逐漸轉型成公司,年收入翻了幾倍,提前脫貧。
“從2018年開始,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班子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們從小作坊發展成小規模公司。”馬永壽說,現階段是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銷售群體是周邊群眾及部分餐廳飯館,下一步計劃擴大公司規模,盡快實現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吸納更多群眾,增加他們的收入。
近年來,城關鎮教場村把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之策,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鼓勵企業在貧困村建設扶貧車間,探索出一條“車間駐村、居家就業、穩定增收”的扶貧路子,變“輸血”為“造血”,助力鄉村振興,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我們村積極動員群眾,發展產業,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績。下一步,將繼續加快產業發展,提高群眾收入。”臨潭縣城關鎮教場村黨支部書記張昌奎滿臉喜悅。
產業發展好,群眾增收就有希望。扶貧車間逐漸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舉措,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臨潭縣遍地開花的扶貧車間正在健康發展,向著為低收入家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努力奮斗,正如秋日庭院那些鮮紅的李子,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生機勃勃。(張彩霞 丁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