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欄那邊的羊群》首次研討會在臨洮舉行
中國延安文藝學會副會長 甘肅省作協副主席陳玉福出席
中國甘南網訊(通訊員 楊旭明) 盛世興文國泰民安,洮河歡歌前程似錦。4月11日,甘天枝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首次研討會在臨洮縣舉行。研討會由甘肅省作家協會給予學術支持,定西市委宣傳部、定西市作家協會、臨洮縣委宣傳部、臨洮縣文聯主辦,《西部人文學》編輯部、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網、1號文化總網、定西市安定區作家協會、臨洮縣作家協會、臨洮縣詩詞學會、臨洮縣東方大酒店等單位聯合協辦。

研討會上,中國延安文藝學會副會長、甘肅省作協副主席陳玉福作了研討講話,結合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的思想性、社會性、文學性、藝術性重點闡釋了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關于文藝創作三化、四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和觀點。作家甘天枝介紹了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的創作情況,并在研討會結束時做了表態發言。
陳玉福先生指出,甘天枝扎根高原三十多年,無論外界怎么風起云涌,他內心的那份寧靜始終如初,心靈深處對草原、對牧人、對雪域山山水水懷有的那種特殊情愫始終不改,胸中那寬闊的向往始終不變,始終意志堅強、百折不回、矢志不渝地苦愛著這片土地。作者把小說創作作為一種人生狀態,不斷探索和追求它的真諦,苦修基本功,用生動鮮活、原生態般生活狀況和草原變遷,謳歌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謳歌牧民新生活,用真誠傳遞著真善美和正能量。他對草原深處牧民的情感、信仰、人性、佛法的觀察、分析和思索較透徹,既展現出了牧人的堅守、追求和感悟,也展示出了作者特有的嗅覺、觸覺和敏銳的目光和洞察力。閱讀這部小說,總能聽到神秘的經輪在凈土的每個角落“嘎吱嘎吱”地祈禱、祝福,能感受到牧人用虔誠的情懷在那片原野上丈量出的溫情!許多鮮活的細節和描寫能帶給人不少沉思,讓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他能在藏區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利用業余時間,堅持創作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達十幾年,并完成70多萬字的文學創作,這不能不說是甘南州乃至全省文壇上的一件新事、大事和盛事,甚至也是一個壯舉,這種勤奮治學,不斷摸索的創作精神,實在是可歌可泣和值得后來者認真研究、學習借鑒的。相信這部作品必將對當地乃至全省的文化旅游提升發揮重要的助推作用。陳玉福先生著重強調,文藝工作者肩負著維護國家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在文藝創作中必須認真貫徹好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要堅持好習總書記關于文藝創作“三化”(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四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觀點和剛性要求,絕對不能有絲毫偏離,要用手中的筆鞭撻假丑惡,歌頌真善美,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凝聚精氣神,謳歌新時代。在“三化”、“四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方面,甘天枝的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做的很好,這是一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文學精品,值得學習借鑒,特別要學習甘天枝長期默默奉獻、堅持辛勤筆耕的精神。作為一個文學道路上的前行者,也對他大半生默默無聞地在高原的堅守深感欽佩,我也有義務關心、支持每一個文學愛好者,有義務大力弘揚這種勤奮寫作的精神,支持并推介他們,從而發揚光大我們西部的文學事業。今天的研討會,除了研討這部作品,我覺得在抗擊新冠病毒的重要時刻,更多的應該是研究他的這種創作精神,這種治學精神。通過這次研討,來激勵全民的讀書熱,來弘揚全民的勵志精神。希望甘天枝以這次研討會為契機,厲兵秣馬、再創佳績!

甘天枝對與會的各位領導、專家、文友深表感謝。他說,作為文學一兵,我能感受到,定西市和臨洮縣那股火焰般的文學激情,那種不拘一格寬闊偉岸的文學情懷,那種高貴清香的文化品位,也充分證明我們定西市、臨洮縣黨委政府對文學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工作高度發展的文化自信,可以說是甘肅乃至西部的一盞文化燈塔。從這里,我看到了我們貧困地區文學發展和文化騰飛的希望。聆聽了各位領導、專家、朋友深情的點評,感覺如泉水細細涓流、如春風和熙和藹,評價詳實,點評透徹、研討深刻。這次研討將成為我今后創作的鋪路石,成為我做人的座右銘。我祖籍臨洮甘家灘,洮河水滋潤著古老的記憶,勤勞的人民譜寫著壯麗的詩章,我會珍惜這次難忘的教誨,把寫好洮河故事作為今后的創作方向和思路,力爭為西部地區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是作家甘天枝利用十二年的業余時間創作完成的,全書共七十五萬字,2019年8月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茅盾文學獎得主、《塵埃落定》小說作者、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先生為這部長篇小說題寫了書名,飛天、金鷹雙獎得主、《熱血軍旗》編劇、甘肅省作協副主席陳玉福先生作序,并向讀者聯袂推薦。小說講述了在改革開放劃時代的大背景下,特別是打贏精準脫貧戰役、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過程中,以瑪艾村掛職黨支部書記甘欣與鄉黨委書記才華加、脫貧致富帶頭人瑤草、村長羅布藏,老村官安才讓、才讓熱布旦、老阿媽等為代表的兩代牧人,面臨傳統與現代,守舊與開發、信仰與文明等新挑戰,在青藏高原東部邊遠牧區進行改革開放、開展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的事實。生動展現了黨的十八大前后二十多年間,黨在牧區開放開發及脫貧攻堅過程中,引領農牧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艱難歷程,全景式展示了牧人的堅守、感悟和追求,展現了共產黨人堅持群眾路線,大膽探索實踐、勇于擔當作為的一幕幕發人深省、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草原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地域特色鮮明。作者還對游牧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度挖掘,對人類生存、未來生態、人性回歸等給予了深層闡釋。正如一位青年學者所言:長篇小說《柵欄那邊的羊群》是新時代青藏高原上的《平凡的世界》——新時代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的偉業任重道遠,破除牧場思維定勢最為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牧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這是作家的小文學夢、大中國夢!
來自甘肅省作家協會、定西市及臨洮縣的30多名專家、學者、作家、評論家及文化界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