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老兵的救災情
——記舟曲縣防洪搶險退伍老兵劉會明
記者在舟曲災區采訪的這些天,聽到最多的名字當屬“海歸”民兵老劉。
在搶險救災前線指揮部可以看到滿院子的救災物資和搭滿山坡的一頂頂救災帳篷。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物資就是老劉和舟曲縣民兵應急連50名官兵昨天連續工作16個小時駕舟往返于白龍江兩岸40余趟轉運過來的,累計轉運帳篷、棉被、褥子、防潮墊和簡易床等救災物資10多噸。
初見老劉,他正熟練地操作沖鋒舟接送災區群眾、轉運救災物資。幾個來回之后才有空接受記者專訪。
老劉名叫劉會明,舟曲縣南峪鄉人,1990年春季入伍,在青海消防部隊服役三年后退伍返鄉。這些年,老劉從事過多種職業,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退伍老兵,又主動要求加入到民兵隊伍中,目前是舟曲縣一名在編民兵。在部隊時,老劉就是一名優秀的消防兵,能熟練操作多種救生救援裝備。今年初,他遠赴哈薩克斯坦打工。災情發生后,群眾和財產急需轉移。縣人武部上報省軍區緊急調撥一艘沖鋒舟用于救災,但是一時找不到能熟練操作沖鋒舟的合適人選,于是縣人武部通過網絡、手機微信等多種信息平臺發布招募消息,遠在哈薩克斯坦的老劉通過朋友圈時刻關注家鄉災情的同時看到了這條消息,老劉第一時間撥通了聯系電話,自告奮勇愿意盡快趕回家鄉參加救災。在征得縣人武部領導同意后,老劉迅速安排回國事宜,經過飛機、火車、汽車等多種交通工具輾轉30多個小時趕到縣人武部報到,當一臉疲憊的老劉出現在縣人武部領導眼前時,縣人武部部長楊建安握著老劉的手動情地說:“咱們的老兵又回來了,沖鋒舟交到你的手里我就放心了。”
原來老劉已不是第一次參加搶險救災,1991年還在部隊服役的老劉聽到家鄉受災的消息,專門向部隊領導打報告請假回家,加入了搶險救災的隊伍;2010年8月,已退伍返鄉多年的老劉不顧家人阻攔又一次趕赴縣城投身到搶險救災之中。
不知不覺中,即將燃盡的煙頭把老劉從回憶的思緒中又拉了回來,連忙對旁邊的記者說:“休息好了,我也該繼續工作了。”記者趕忙問他:“你就這樣義無反顧回來,你在國外的工作怎么辦,地方上會給你一定經濟補償嗎?”匆忙走向沖鋒舟的老劉回頭笑著對記者說道:“能夠再一次參加家鄉救災是我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最大的光榮!還要什么補償啊?”此時已有多名待轉移的群眾陸續跳上老劉的沖鋒舟,在督促他們穿上救生衣并仔細檢查后,老劉又駕舟向對岸駛去。望著老劉駕舟遠去的背影,留給記者的是老劉橘紅色沖鋒衣背后“舟曲民兵”四個醒目的大字。(記者 李建舟 李福榮 李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