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積慶(1889~1937),男,藏族,甘肅卓尼人,是卓尼世襲第19代的土司傳人。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到達甘南迭部俄界,當時甘肅軍閥魯大昌的新編十四師駐防岷縣、甘南,卓尼土司楊積慶的兩萬藏兵也長年在此防守巡視。如果雙方聯合起來對紅軍進行夾擊堵截,臘子口天險不僅不能順利突破,而且將使紅軍的處境更加艱難。
楊積慶決定對身處絕境的紅軍施以援手。當魯大昌命令楊積慶的藏兵從后路堵截,將紅軍先遣部隊一舉消滅在臘子口的深山峽谷之中時,楊積慶一方面假裝響應命令,一方面冒著風險,暗中派心腹與紅軍取得聯系,表示愿意幫助紅軍。當得知紅軍糧食特別緊缺后,楊積慶便密令部屬把迭部崔古倉糧倉的糧食偷偷獻給紅軍,指示守倉官和庫兵以躲紅軍為名,跑進深山回避。這些糧食充分解決了紅軍糧草不足、人困馬乏的燃眉之急,為紅軍突破臘子口,順利長征過境作出了巨大貢獻。
紅軍經過后,魯大昌把臘子口戰役失利的責任,全部推卸到未出動藏兵的楊土司身上,并于1937年8月25日,策動“博峪事變”,慘殺了 楊積慶土司及其家屬共7人。1994年10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積慶為烈士,卓尼縣在縣城修建的“ 楊積慶烈士”紀念館,現已成為全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